《“临卦”的心理启示:在存在中寻回完整的自己》
清晨的茶室,茶香氤氲,友人却频频低头查看手机;会议桌前,众人围坐,看似聆听实则思绪早已纷飞万里。我们身体在此处,心灵却常常缺席于当下。这种身心分离的疲惫,古人早已在《易经》的临卦中,为我们埋藏了深刻的解药。
《临》卦,卦象上坤(地)下兑(泽),如大地俯瞰湖水,象征亲临督导、以德服人。《序卦传》有云:“有事而后可大,故受之以临。临者,大也。”其核心意蕴,正是“以身心俱在之姿,直面当下之境”。这不正是现代心理学所呼唤的“存在性在场”吗?哲学家海德格尔强调“此在”(Dasein)的本质在于“在世界中存在”,其核心正是这种不可替代的“在场性”。临卦以象喻理,揭示人唯有以全然的姿态“临在”于生命现场,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与成长。
一、 直面深渊:存在勇气的根基
“临”字本义即为“从上视下”、“以尊莅卑”。《彖传》赞曰:“临,刚浸而长。” 初九爻辞“咸临,贞吉”,这“咸”字即“感”,是心与境的直接碰撞。此爻揭示了一种不逃避、不扭曲,直面真实境遇的勇气。
心理学大师罗洛·梅将“勇气”定义为“面对焦虑与虚无,仍坚持自身存在核心的能力”。这与“咸临”的精神高度契合。逃避焦虑者,常陷入拖延、麻痹或虚假忙碌;而“咸临”者,如实地接纳当下处境——无论是工作的压力、关系的裂痕,还是内心的迷茫。这种接纳并非被动屈服,而是如大地承载万物般,以稳定的内在空间包容真实。庄子曾言:“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” 这“安”并非消极认命,而是在深刻认知现实后,以“临”的姿态与之共处,从而获得行动的清明起点。
【案例】:王女士遭遇职业瓶颈,初期焦虑回避,后尝试“咸临”——她直面内心对失业的恐惧与能力的怀疑,不再用虚假忙碌麻痹自己。这种直面使她看清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的错位,从而做出务实进修计划,焦虑反而在行动中转化。
二、 内在权威:督临之光照亮自主之路
九二爻辞“咸临,吉,无不利”,六三爻辞“甘临,无攸利;既忧之,无咎”,六四爻辞“至临,无咎”,层层递进,最终六五“知临,大君之宜,吉”,上六“敦临,吉,无咎”。卦象从初爻的“感”临,发展至五爻的“智”临与上爻的“厚”临,描绘了一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承担、从情感共鸣到智慧引领的成长路径。
这暗合了心理学中“内在权威”的建立过程。温尼科特提出“真实自体”的发展需要足够好的“抱持性环境”,如同大地(坤)对湖水(兑)的容纳与支撑。当人能够“至临”——全然临在于自身经验,不分裂不压抑,“知临”的智慧才会浮现:我们成为自己生命境遇的观察者、理解者与适度引导者,而非被外界标准或内在焦虑完全驱使。这种“督临”之力,源于对自我体验的深度整合与信任,是真正的内在领导力。孔子曰:“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 此“由己”之力,正是“知临”所启迪的内在权威。
【案例】:青年学子李想,曾深陷父母期望与个人志趣的冲突。他学习“知临”,停止内心对抗,转而深入觉察自身热情所在(艺术创作)及现实可能。最终,他整合二者,以扎实计划说服父母支持其攻读设计,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“督临”。
三、 情感之泽:在真诚连接中融化心墙
临卦下卦为兑,兑为泽,为悦,为口舌,象征交流、感通与喜悦。“咸临”之“咸”即感应。卦辞强调“元亨利贞”,其“亨”即通泰,正指向情感真诚流动带来的生命力畅通。
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·罗杰斯指出,真诚一致、无条件积极关注与共情理解是促进人格成长的疗愈性条件。这正是“咸临”在关系中的体现。当我们“临在”于关系中——放下评判预设,以真实的感受(兑悦)与对方同在,深度倾听(兑口),情感的“泽水”便能交融滋养。庄子谓“与物为春”,这春风化雨般的连接感,正是疗愈孤独与疏离的良药。它要求我们如泽映月般,既清晰映照对方,又保持自身澄澈,在共鸣中不失独立。
【案例】:张先生与青春期儿子冲突不断。当他放下说教,尝试“咸临”——真正倾听儿子的愤怒与失落(共情),并坦诚表达自己的担忧而非指责(真诚),僵局开始融化。父子间重新建立了基于理解的信任连接。
四、 坤德之载:在自然节律中涵养心神
临卦上卦为坤,坤为地,为顺,为厚德载物。坤德启示我们:真正的“临在”需有大地般的承载力与顺应性。临卦对应十二消息卦中的十二月,阳气初生而阴气尚盛,喻示耐心培育、静待成长的智慧。
这与积极心理学强调的“培育积极情绪与优势”及“接纳生命自然节律”不谋而合。坤德提醒我们:面对心理困扰或成长目标,既要有“临”的直面与行动(如初九、九二),亦需坤地的静守与涵容(如六四、六五)。强行推动(如六三“甘临”之虚饰)往往适得其反。学习顺应身心自然的恢复与生长周期,如同农人依四时而作,在耕耘与等待间保持平衡。《道德经》言:“人法地”,坤德正是这深沉而恒常的生命节律,教导我们在“临事”的勇毅中不失从容,在行动的热忱里保持根系的稳固与深沉。
【方法】:当感到心力交瘁,可实践“坤临”之道:每日固定片刻静坐或散步,单纯感知身体与呼吸(承载而不评判);设定目标时区分可控与不可控部分,对后者学习“顺应”;在关系中培养耐心,允许他人与自己有成长的时间。
五、 自临而敦:在自我接纳中抵达圆融
上六爻辞“敦临,吉,无咎”,《象》曰:“敦临之吉,志在内也。” “敦”者,厚也,实也。这是历经初爻的感临、二爻的诚临、三爻的反思、四爻的近临、五爻的知临后,达到的内在丰厚、笃实而温和的临在状态。它指向对自我本真面貌的深度接纳与守护。
心理学家荣格强调“自性化”(Individuation)目标即成为完整的自己。“敦临”正是整合了意识与无意识、光明与阴影后,所呈现的内在和谐与稳定。此时,“临”不再是对外境的紧张应对,而是无论境遇顺逆,皆能持守内在核心的安宁与厚重。如坤地之德,承载万物而不居功,滋养众生而默然自处。这种“志在内”的圆融,是心理成熟的至高境界。正如孟子所言:“万物皆备于我矣。反身而诚,乐莫大焉。” 此“反身而诚”之乐,正是“敦临”所抵达的内在丰盈之境。
【路径】:通过持续自我觉察(日记、冥想),识别并接纳自身不完美甚至“阴影”部分;在人际反馈中区分建设性意见与无效投射,守护核心价值(“志在内”);培养对生命基本善意的信任,发展如大地般稳定包容的内在气质。
临卦,绝非高高在上的玄虚教条。它如一面古朴铜镜,映照出我们生命中最稀缺的资源——身心合一的在场感。当海德格尔在林中空地思索“存在”之意义,当罗杰斯在咨询室中创造“共情”的相遇,当庄子在濠梁之上感悟鱼之乐,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“临”的深邃内涵:以全然的真实,栖息于当下此刻。
“临”的智慧,是让我们在每一次呼吸中扎根大地,在每一次交流中敞开心泽。它不要求我们超凡入圣,只邀请我们在此刻此地,做回那个身心俱在、勇于面对、真诚连接、顺应节律、悦纳自身的——完整的人。在古老的卦象与现代心灵的对话中,我们寻获的不仅是指引,更是安放此生的深沉根基。
当心灵真正降临当下,每一个平凡瞬间都将焕发神性之光,那是生命对存在本身的最高礼赞。
丁俊贵
2025年8月18日
洪萨配资-配资中介-山东炒股配资开户-可靠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